应对气候变化 急救为生命护航——医学院举行第26个世界急救日主题宣传活动

浏览:13次 发布日期:2025年09月24日

 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将每年9月的第二个周六设立为“世界急救日”,旨在唤起公众对急救重要性的认识,让更多人掌握急救技能。

 今年的第26个世界急救日主题是“急救与气候变化”。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,如暴雨、洪水、热浪等,让急救的场景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,也让急救知识的普及变得更为迫切。为进一步宣传应急救护知识,增强我校师生自救互救能力,校红十字志愿服务社团及医学院师生于9月24日在校下沉式广场开展了世界急救日主题宣传活动。

 活动一“急救技能我能行”——急救技能展示+急救技能教学

 校红十字志愿服务社团开展急救技能演示,志愿者们清晰讲解并规范演示了心肺复苏、头部包扎等实用急救技能。现场呼救声急切有力,操作流程规范娴熟,充分展现了志愿者们扎实的技能功底和对生命的高度敬畏。

 为有效提升同学们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,志愿者们聚焦于心脏骤停与头部外伤的现场急救,开展了一对一实操指导。他们耐心纠正每个细节,确保同学们准确掌握心肺复苏与头部包扎的规范技能。

 活动二:现场互动游戏:“急救口令——对与错”

 一场“急救口令——对与错”的互动游戏火热上演。参与者们通过比⭕和比❌的方式,现场判断急救知识的对错,防灾知识不再是枯燥的条文,而是化为了阵阵欢笑与恍然大悟的瞬间。志愿者对易错题的精讲更让大家印象深刻,实现了“在玩中学,在学中记”的良好效果。

 活动三:急救技能挑战赛

 心搏骤停是指心脏有效射血功能突然停止,这是引发心源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。心肺复苏(CPR)就是针对心搏与呼吸停止所采取的救命技术,即通过胸外按压来构建临时的人工循环,使心脏重新恢复自主搏动;同时,借助人工呼吸替代自主呼吸,让呼吸功能得以恢复,进而达到促使患者苏醒、挽救生命的目的。现场CPR 开始得越早,效果就越好,尤其是最初的4-6分钟,被称为“黄金抢救时间”。而且,CPR 操作质量越高,病人存活下来的可能性也就越大。为了能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高质量CPR 操作,活动现场专门开展了 CPR 操作挑战赛。

 比赛借助QCPR软件,根据CPR操作质量(按压深度、频率、中断时间、胸廓回弹、吹气量)等客观指标自动评分。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,最终获奖名单如下:

 一等奖:汪昕奕、虞瑜璐

 二等奖:谢婷婷、黄超、钱佳怡、田嘉琳、杜子维

 三等奖:王嘉莹、陆宇新、沈凤凤、洪庆华、余艳君、步青云、张浩男、徐欣来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李良秀 李靓晨)